扎根人民 讴歌时代 锻造精品——红河州歌舞团推进民族歌舞艺术事业发展纪实-24848威尼斯

更多
频道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 >> 24848威尼斯-9778818威尼斯 >> 频道头条 >> 正文
扎根人民 讴歌时代 锻造精品——红河州歌舞团推进民族歌舞艺术事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0日 09:53:57  来源: 云南网-红河日报

  原标题:扎根人民 讴歌时代 锻造精品——红河州歌舞团推进民族歌舞艺术事业发展纪实

  他们走过水千条、山万座,在广袤大地上热情歌舞;他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批批反映伟大时代的文艺精品;他们深耕红河,被各族群众赞为“北有乌兰牧骑,南有红河轻骑”;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国少数民族歌舞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就是红河州歌舞团的演职人员。

  在红河州歌舞团办公楼内,一面摆满奖状、奖杯的荣誉墙和一条陈列着表演盛况照片的廊道,见证着红河州歌舞团以艰苦耕耘换来的丰硕成果,也记录了红河州民族歌舞艺术事业的发展足迹。

  红河州歌舞团成立于1951年,是一个由哈尼族、彝族、傣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演职人员组成的综合性专业艺术团体,也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民族歌舞艺术专业表演团体。建团以来,曾多次代表国家、省、州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演出,将我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带上了世界大舞台。“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坚持民族歌舞发展的方向,坚持用文艺的形式将党和国家的声音、关怀播撒到红河的村村寨寨。”回顾红河州歌舞团走过的71年,该团党支部书记、团长郑婷用“三个坚持”道出了历久弥坚的办团宗旨。

  “歌系民族情,舞存泥土香”是群众对红河州歌舞团创演作品的高度评价。71年来,红河州歌舞团始终扎根于红河文化的深厚土壤中,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精品力作,为红河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产品。歌曲《阿波毛主席》、舞蹈《踩云彩》《山之子》、舞剧《诺玛阿美》《流芳》等,分别多次在中国舞蹈“荷花奖”评比、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等国家级专业赛事中斩获大奖。

  最近创作的脱贫攻坚歌曲《为了一个承诺》、抗疫歌曲《就在这一刻》等也备受群众喜爱。在开拓创新和不断耕耘中,红河州歌舞团走出了一条以“讲述红河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讴歌时代精神”为核心的创演路。

  同时,红河州歌舞团始终将人才作为发展艺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有效吸收、培养、留住人才的队伍建设方式,孕育了不少艺术名家,涌现了一批有较高艺术造诣、在红河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艺术人才,如张难、郭长风、王佳敏、周楚栋等。老一辈艺术家对歌舞艺术事业的孜孜追求和执着热爱代代延续至今。红河州歌舞团副团长许建茹告诉记者,下一步将抓住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契机,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为优秀文艺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近日,记者在红河州歌舞团排练厅看到,青年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舞蹈《火塘》,为参加第二届云南原创舞蹈展演活动作准备。排练中,号声阵阵、动作优美,演员们挥汗如雨,动情歌舞,充满朝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不能辜负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要把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承下去,把我们团的精气神传承下去。”国家二级演员杨家祥对记者说。如今,红河州歌舞团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崭露头角,成就事业,他们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始终以火热的情怀投入到每一场剧目的演出中,并在探索中不断超越自己,与时代同行,赋予文艺作品更加旺盛持久的生命力。红河州歌舞团一代代文艺工作者用勤劳智慧和热血奉献奏响了红河州民族文艺创作的最强音。

  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昨日辉煌的浪涛;时代的琴弦,弹奏出今朝奋进的旋律。郑婷表示,红河州歌舞团将不忘初心,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努力讲好“光辉思想照边疆、红河儿女心向党”的红河故事,为奋力开创红河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记者 邢丹笛)

责任编辑:董明强
  • ·
  • ·
  • ·
  • ·
  • ·
  • ·
  • ·
政策解读
彩云网评
视频
专题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  服务合作 |   |   |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