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党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24848威尼斯

更多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24848威尼斯-9778818威尼斯 >> 要闻 >> 正文
红河县:党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典型引路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4日 20:38:12  来源: 云南网

  红河县在推进党建引领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过程中,主动出击探索新路子、搭建新平台,以点划线、连村成片、点线片面打造示范带,做好示范引领,聚少成多实现红河县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提升。

浪堤镇安品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勇当“试金石”,“多元投入”示范引领

  聚焦打造红河边疆党建示范样板,传承红色底色,坚守绿色本色,凸显民族五彩特色,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县提供可学习、可借鉴的示范经验。坚持“红色旅游 教育”新模式,先行先试打造“安品”“昆南”两个以红色基因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挖掘本地独特的红色历史,集“红色文化、党建文化、民族文化”于一体打造示范村,吸引游客2万余人次。发展绿色经济,引导“明白人、带头人”带领村民发展果蔬、食用菌产业,让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赚钱,以“党支部 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联结机制,建设以芒果、火龙果、沃柑为主的热区水果产业基地30万亩,为荒芜的干热河谷披上绿装,实现增收致富和生态治理双重丰收,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发掘红河少数民族多彩文化,唱出自己最美“山歌”,结合哈尼长街宴、彝族火把节等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2021年甲寅咪田寨被评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在全县形成示范引领作用。

勐龙新村

  深挖“万亩田”,农文旅融合“串珠成链”

  以“生态产业”泼墨,为乡村振兴描绘宏伟蓝图,以撒马坝万亩梯田资源为依托,融入农业产业、休闲旅游、风土文化,探索出党建促农文旅一体化融合新发展。还原“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和传统村落风貌,对古村落进行提升改造,将“红色元素”融入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以红色旅游精神文化建设把旅游环线周边的农旅项目、景点串联起来,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旅游观光、民族生态休闲园等新兴产业,做到“埋下一理念,治好一方水,收获满园春”。以“诗画乡村”调色,为乡村振兴做牢示范引领,加强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的发展与保护,串联多个特色重点村,做实农庄大众休闲、梯田文旅体验、民俗亲身感触,立体化拓展农村的旅游消费空间,增加村庄收入;发挥“党建 农文旅”模式,引导各乡镇把各家各户的“小生产”转化为千家万户的“大劳作”,集中资源连片发展,加快推动电商产业发展,让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为乡村振兴赋能赋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苏红古寨风光

“三会一课”进农家现场

  汇聚“真把式”,美丽乡村“星火燎原”

  依托红河县各乡镇不同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生产力强、生态优美、生活富足、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涌现出来,各类示范村遍布红河山谷,以“星火之光”燃起乡村振兴“燎原之势”,树立起可参考、可借鉴的样板。立足龙普400余年竹编文化,形成竹编特色新品牌,振兴乡村经济,养育一方百姓,通过道路硬化、立面改造、村庄绿化等环境提升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实施“三会一课”进农家活动,带动老百姓从乡村振兴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用“面子靓”到“里子美”给乡村留下持久发展的能力。勐龙村、格伍村、龙甲村、妥勺村等一批美丽村庄示范村在红河境内相继绽放,“一花独秀”转变为“百花齐放”,奋力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一个个美丽乡村的成功创建,看得周边老百姓满眼的羡慕,倒逼乡、村干部主动学发展、学建设,后进学先进,一村带一片,用“真把式”让富民强村的路越走越宽。

龙普村

  云南网通讯员 红组萱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胡津滔
  • ·
  • ·
  • ·
  • ·
  • ·
  • ·
  • ·
政策解读
彩云网评
视频
专题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  服务合作 |   |   |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