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齐心协力阔步向前——戈贾社区的蝶变密码
戈贾社区航拍图 张航 摄
开栏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为了引导各地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即日起,本报开设“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栏目,宣传报道各级党委、政府经验做法,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青山如黛、云峦缥缈,走进生态优美的个旧市锡城街道戈贾社区,如同一幅幅青山水墨画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戈贾社区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探索出“党建引领村庄规划促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建设了个旧市第一个村级党群服务站、第一个乡村美术馆、第一个田园旅居养老中心、第一个乡村室外土墙摄影展基地,成功打造了一批戈贾乡村文化品牌。
山美水美人更美,戈贾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正蝶变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密码一:党群齐心谋规划
戈贾社区位于锡城街道西部,距个旧市区仅4公里,素有“城市后花园”“城市小菜园”的美誉,区域森林覆盖率达63%。
2021年,戈贾社区被列入红河州“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第一批试点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该村坚持规划与实际相结合、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与文化品牌相结合,按照“四方四议三会双推进”工作模式,用好规划编制组、回乡干部、规划理事会、人才联合会4支队伍,一大批回乡干部和技术人员下沉村寨,与群众干在一起、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共绘村庄发展蓝图。
“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自己的村庄自己规划,自己的规划自己做主。”“现在的生活有目标、有盼头……”
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走村入户,访民情、听民意,已经成为戈贾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保才每天必做的事。“村民不仅是受益者,更是村庄规划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李保才说。
绘乡村振兴图景,需执好规划之笔。戈贾社区将干部群众的想法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政策化、项目化地体现在规划成果中,凝聚干群智慧,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
截至目前,戈贾社区共收集意见、建议142条,“绿色原乡·悦享戈贾”的目标定位愈发清晰。
密码二:变废为宝转成果
“多态多景、民俗民宿、三公增补、给排水污一体化”是戈贾社区遵循的村庄治理和建设模式。而想要真正实现村庄由村民主导规划、村民共建共享,就要想方设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人人共享振兴红利。
为了打牢规划基础,规划编制组提前入驻社区,开展实地走访踏勘。“摸清底数才能盘活家底。”调研时,回乡干部李永录发现:戈贾有大量闲置旧宅和零散空闲地,长期搁置既浪费资源又没有收益。
为此,戈贾社区探索运用“一户一宅”政策,收储土地,提升土地价值,倡议有新宅子的居民腾退旧宅子,将旧宅子交回村集体统一管理,变废为宝,激活村庄沉睡资本。
李永录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一户一宅”政策推行之初,有的村民不舍得将自家闲置旧宅上交,有的村民虽同意让出却担心没有收益。
面对群众的犹豫和质疑,专班人员和社区干部按照党员干部率先让土地、带着图纸现场讲规划、引导群众转思路等方式,划片包干,组织党员挨家挨户讲解政策做工作,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一花引来百花香。在党员的带动下,经过多方协调,戈贾社区共收归35处宅基地和空闲地,通过统一风貌设计,对外招商,与群众签订保底 分红协议,将土地资源升级为乡村旅游资本,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家乡的热情,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为发展田园康养旅游奠定了基础。2020年至2021年,仅戈贾社区哨冲村村集体经济就由4.07万元上升到14.84万元。
密码三:文化赋能树品牌
每年3月,戈贾社区哨冲村漫山的梨花竞相开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沐浴着“乡村振兴”的春风,2021年,戈贾社区邀请中山大学教授保继刚、云南省首席技师李子森、个旧市本土艺术家赖庆国等多位文化名人入驻哨冲村,成为常住荣誉村民,与当地村民一起设计、建设、美化村庄,先后建成个旧市第一个乡村美术馆、第一个田园旅居养老中心、第一个乡村室外土墙摄影展基地等。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赖庆国表示,我们要把艺术创作的目光聚焦乡村,不仅把文化带入乡村,更要培育出一批乡土人才,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工作者的力量。
通过融合哨冲乡土文化元素,村党支部牵头组织群众筹办“家乡美”书画展、“猪圈”大舞台诗词会、“锡城哨冲 四季之美”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打响“梨源哨冲”文化品牌。
赏花、赏景、赏文化,小小哨冲已成为戈贾社区乡村振兴的典范。
村庄规划塑形,文化立村铸魂。在基层党组织的有力引领下,戈贾社区把“民声”融入“规划”,用“乡愁”串联“诗和远方”,随着“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稳步推进,一个个村庄正在蝶变……(记者 初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