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五治五体”构建“生态长廊”-24848威尼斯

更多
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 24848威尼斯-9778818威尼斯 >> 要闻 >> 正文
云南弥勒:“五治五体”使昔日臭水沟蝶变“生态长廊”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8日 20:03:04  来源: 云南网

  如今的云南省弥勒市甸溪河,碧水蓝天百鸟翔,风光优美如画卷。沿河两旁水清草绿,无数个景点或荟萃当地的民族文化,或展现当地的农耕历史,或表现当地现代的工业文化……可有谁知道:五年前,这条河流被当地群众称为“臭水沟”,如今通过“五治五体”后,蝶变“生态长廊”。

治理后的甸溪河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

  坚持区域共治,推进责任一体化。弥勒市建立了以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责任体系,明确市镇(乡)村三级河长及督查长,沿河的6个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负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甸溪河上的小瀑布

  坚持专项整治,推进河道一体化。该市在多次的“清河行动”中,出动挖机、装载机、垃圾清运车300台次,清理河道68公里,清理垃圾3100余吨,对河道岸线管理范围内烤桉油、围垦种植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拆除违规建筑物653平方米,整治非法种植面积4569平方米。

甸溪河水文化水景观体湿地生态体系全景

  坚持源头根治,推进河岸一体化。该市实施甸溪河弥勒段河道治理工程,涉及河道治理64公里,先期对城区段24.8公里进行综合治理。目前,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8.5亿元,治理河道约7.3公里;对辖区内3家规模以上入河排污企业24小时监测,建成弥勒市污水处理厂和弥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还形成完整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对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地膜、秸秆、农业移动源等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治理后的甸溪河湿地公园成了白鹭、钳嘴鹳、苍鹭栖息的家园

  坚持系统综治,推进管护一体化。该市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积极创建节水示范区,加强各生态流量的监测;编制完成《甸溪河弥勒段水域岸线规划报告》,细化保洁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配齐保洁员85名。在甸溪河弥勒段沿线乡镇成立5个水政监察中队,采取市、镇、村三级联动、多部门联合执法、河道巡查。

治理后的甸溪河成为“生态走廊”

  坚持制度管治,推进生态一体化。在河段先后开展无人机巡河,召开甸溪河弥勒段河长制联席会议。各级河长对巡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第三方监测等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办和督办查办;建立河长制工作微信群,利用手机河(湖)长信息系统app巡河。

甸溪河呈现出“鸟城”和谐的动人景象

  如今的甸溪河,经过“五治五体”后,呈现出优美的生态环境,灭绝多年的各种鸟类重返林间,一群群白鹭、钳嘴鹳、苍鹭在湿地公园内飞翔起舞,让垂钓、休闲运动和观光旅游者在绿水青山中流连忘返,成为市民和游览者免费开放的美丽湿地公园,成为广大游客到弥勒观光旅游的“生态走廊”。

甸溪河已为成鸟类栖息的家园

夕阳映照下的甸溪河美仑美奂

  云南网通讯员 赵树龙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胡津滔
  • ·
  • ·
  • ·
  • ·
  • ·
  • ·
  • ·
政策解读
彩云网评
视频
专题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  服务合作 |   |   |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