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弥勒市:昔日臭水沟蝶变“生态长廊”
“生态长廊”甸溪河
如今的弥勒市甸溪河,碧水蓝天百鸟翔,风光优美如画卷。沿河两旁水清草绿,无数个景点或荟萃当地的民族文化,或展现当地的农耕历史,或表现当地现代的工业文化……可曾想,5年前,这条河流还被当地群众称为“臭水沟”,如今通过整治后,蝶变为“生态长廊”。
弥勒市建立以党政领导“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责任体系,明确市、镇(乡)、村3级河长及督查长,沿河的6个乡镇党委、政府及村级组织对行政区域内的河湖库渠管理保护负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一体化工作格局。
多次开展“清河行动”,共出动挖掘机、装载机、垃圾清运车300台次,清理河道68公里,清理垃圾3100余吨,对河道岸线管理范围内烤桉油、围垦种植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拆除违规建筑物653平方米,整治非法种植面积4569平方米。
实施甸溪河弥勒段河道治理工程,涉及河道治理64公里,先期对城区段24.8公里进行综合治理。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8.5亿元,治理河道约7.3公里;对辖区内3家规模以上入河排污企业进行24小时监测,建成弥勒市污水处理厂和弥勒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还形成完整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对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地膜、秸秆、农业移动源等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积极创建节水示范区,加强各生态流量的监测;编制完成《甸溪河弥勒段水域岸线规划报告》,细化保洁员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配备保洁员85名。在甸溪河弥勒段沿线乡镇成立5个水政监察中队,采取市、镇(乡)、村3级联动、多部门联合执法,进行河道巡查。
在河段先后开展无人机巡河,召开甸溪河弥勒段河长制联席会议。各级河长对巡查、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第三方监测等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办和督办查办;建立河长制工作微信群,利用手机河(湖)长信息系统app巡河。
如今的甸溪河,生态环境优美,一群群白鹭、钳嘴鹳、苍鹭在湿地公园内翩翩起舞,成为了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的美丽湿地公园、“生态长廊”。(赵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