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结合异龙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在异龙湖流域推广杂交稻旱种近5000亩,既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又助力了异龙湖“湖泊革命”攻坚战。
金秋十月,石屏县异龙湖畔高家湾片区旱种的1400余亩杂交稻陆续开始收割。新寨村种植户李辉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植了两亩杂交稻,从播种到中耕管理、生物防控等流程,当地农科部门全程参与,为自家杂交稻旱种“保驾护航”。“我们种植旱稻,政府在资金、技术和物资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支持,农科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来田间地头指导种植,这个旱稻不需要放肥料,成本大大降低了。这几天,大伙都忙着在田里收割呢。”李辉说。
不仅要种好粮食,保障好粮食安全,同时还要保护好异龙湖。在种植过程中,异龙湖沿岸的农户们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少施化肥、少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以及用于生物防治的黄蓝板,减少土壤的面源污染,实现绿色种植,用实际行动保护异龙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据悉,今年石屏县共推广杂交稻旱种5375.19亩,采取对种植户每亩生态补偿1500元、无偿提供种子、配方肥、统防统治等激励措施减轻群众种植成本,充分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
在种植过程中采用人工直播、机械条播、无人机飞播等多种方式进行播种,配合喷灌、滴灌给水,配方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今年以来,石屏县委、县政府已在异龙湖流域召开宣传动员会17场次,举行杂交稻旱种现场培训会9场次,技术指导人员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向群众宣传讲解杂交稻旱种种植技术、种植优势等,帮助群众解决技术难题,打消群众顾虑。
石屏县通过使用旱稻替代蔬菜种植,减肥减药,不仅保障了粮食安全,还减少了异龙湖的面源污染,有力助推了异龙湖“湖泊攻坚战”向纵深推进,推动了石屏绿色农业发展。
高家湾村委会新寨村的李世安是当地的种植大户,他说:“我长期租赁28亩地种植,以前一直种植洋芋、黄瓜和香菜,收益比较可观,但出于保护异龙湖的考虑,我们也是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今年全部土地改种了旱稻。我从小喝异龙湖水长大,也想为保护我们的母亲湖尽自己的一份力。”据了解,当地推广的旱稻每亩产量可达600-700公斤,加上政府补助每亩产值可达3500元左右。
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