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水县:智慧公厕让千年古城更有温度
大板井智慧公厕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在建水县西门大板井的小巷里,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仿古建筑的卫生公厕。公厕里布置有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感觉就像一座花草簇拥的庭院。“没想到,卫生公厕这么典雅别致。”游客在惊叹之余也感受到了建水细致的旅游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公厕还是一座“智慧公厕”,不仅安装有自动感应洗手装置、人脸识别出纸机等,墙上的一面电子屏上还显示着当天的温度、湿度、24小时空气质量等数据,厕位空余情况也一目了然。
管理员在清洁洗手台
“在中秋、国庆假期,西门大板井公厕的日均人流量就有千余人。”据大板井智慧公厕的保洁师傅韦成武介绍,大板井一带是有名的烧豆腐小吃街,很多游客都会选择到此品尝建水地道美食,卫生公厕虽小,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窗口。
像大板井智慧公厕一样,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的3座卫生公厕也已对外开放,让到此购买建水紫陶的游客再也不用为内急而犯愁。
近年来,随着建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厕所革命”的高位推动,一座座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公厕相继建成,让广大市民和游客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根据云南省“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众参与”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要求,建水县通过强化长效管护机制、明确问题任务清单、细化工作推进举措等,在“扫厕所”专项行动中,城区周围的105座公厕,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管理、由建水县市容环境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的42座城市公厕和16座旅游公厕在“三无三有”的基础上,通过提升改造,已全部达到了“六无六有”标准,即无粪渍、无异味、无蚊蝇、无积尘、无蛛网、无痰涕,有手纸、有洗手液、有香薰、有智慧、有绿植、有文化,其中,公园和人员密集点的6座公厕纳入智能厕所提升改造,实现公厕的精细化管理,有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了古城的文明形象,让生活在此的市民及越来越多的游客都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千年古城的体贴和温度。(车安达 何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