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武,一位普通农人。十年间,他将日子过得诗意富足。
时隔十年,再次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羊街乡黑泥地社区李跃武家,这里的景象与十年前建房时天差地别,两层半楼房掩映在绿荫里,唯一不变的是房后那几棵上百年的清香树依然茂密;宽大的庭院干净整洁,草木葳蕤山茶正艳;水灵灵的莲雾和百香果挂于枝头。
从城里回来的李跃武和老伴李翠华坐在鱼池边,悠闲地聊着儿孙们的事。
李跃武养育有四儿一女,平时老两口与最小的儿子李马松居住。党的十八大以来,乘着“美丽家园”建设的东风,2013年,他家开始建新房。
说起建房之事,可谓一波三折。刚开始李跃武并不想建,因为建一次裂一次,建房成了他心中的痛。他说:“‘美丽家园’之前我已经建了两次房了,建好没几年,房屋又开裂了,所以当年我极力反对再建房。”
驻村工作队找到黑泥地房屋炸裂的根源,因该村土质属于膨胀土,遇到水就膨胀,丧失水分时就收缩,对建筑基础造成破坏,致使房屋墙体开裂,甚至断裂。
通过耐心做工作、保证施工安全后,李跃武这才打消顾虑决定建房,并且贷款20万元。
这一建已经过去十年,十年间,李跃武与黑泥地的居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陶家淇 摄
“黑泥地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特别是2017年在这里建起国家高效现代农业园后,我家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园区种花,流转费年年在递增,现在已经达到每年五六万元;大儿子和二儿子两对夫妻都在园区打工,收入很稳定,一个月每家有万把块的收入;小儿子李马松在红土寨做蔬菜批发生意,每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李跃武说,儿子还在城里买了房,孙女在城里上学,他平时主要在城里照看孩子。
“以前连油盐酱醋都买不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李跃武说,现在的黑泥地家家户户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好多娃娃考到外面读书,这些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让他们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
“高铁也快开通了,我想约着老伴和朋友们坐着高铁到外面转转。”李跃武开心地说。
与十年前一样,李跃武和李翠华并肩坐在院子里(十年前因还在建房院子杂乱),我们用相机定格下他们幸福的笑容。
作为开远农村发展的“急先锋”“明星村”,近年来,黑泥地的土地全部流转给园区规模化经营,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已突破2.6万元。
曾经沉寂的黑土地万紫千红,焕发勃勃生机,时光流转间,土房变别墅、荒地变花田、泥路变坦途、牛车变轿车、村民变工人,黑泥地快速变成了“金土地”。
勤劳的当地人民也在富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长。
云南网通讯员 曹蔓夫 李海清 杨雪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