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按照“大产业 新主体 新平台”发展思路,着力在调优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做强主导优势产业,在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农业转型升级进程明显加快,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杨梅是石屏县发展种植最多,产值最高的高原特色水果种植业,种植面积达13.5万亩,年总产值达7.7亿元。但为了有效提升异龙湖水质,石屏县着力解决周边杨梅林施肥农药残留流入湖泊的问题,不得不把坝心镇辖区异龙湖南岸临水面的1800余亩杨梅进行休耕。
坝心镇陆来村种植户陆寿指出,杨梅休耕以后,平时也不管理,杨梅和树下的杂草自然生长,起到了保护水土的作用。
在抓好异龙湖南岸临水面杨梅休耕的同时,石屏县还紧紧围绕“绿色、安全、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通过抓宣传、重培育、强监管等有效措施,引导广大杨梅种植户采用喷灌、滴灌技术来减少灌溉水用量,采用农家肥、有机肥来替代化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有效举措,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杨梅果品,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
湖畔杨梅合作社种植大户彭永“我们现在使用滴灌、喷灌代替人工浇水,节省了50%左右的成本,通过有机肥代替化肥,树体变好,杨梅品质也变好了,销售价格高了20%左右。”
多年前,在异龙湖畔,大面积种植了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大的花卉、茨菇以及各种时鲜蔬菜。为了治理异龙湖,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大面积种植茨菇逐步被莲藕产业替代,同时为了实现农业减源,石屏县还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方式,在异龙湖畔种植了7000余亩旱稻、油菜、油葵、蚕豆等减源作物。
异龙镇农科站站长谭芳:“经过多次实验与多次走访群众,发现莲藕的经济价值和茨菇相差不大,而莲藕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仅为茨菇的三分之一,它能极大地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又能保证老百姓的收入不减少。”
在近年来的农业产业发展中,石屏县强化技术和物质装备提升,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紧盯把石屏县打造为绿色食品基地目标,打好“绿色食品牌”。加快设施农业推广利用,注重适应山坡地、小块地农机推广运用,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效能进一步提高。
截至目前,石屏县累计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有效产品认证84个,“绿色食品牌”基地16个,居全州第二,其中绿色食品居第一。
云南网通讯员 杨成华 刘涵
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供稿